摩天大楼又迎“限高令” 用什么撑起城市天际线(2)

来源:城市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2年08月30日 17:41:06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很少有建筑形式像超高层建筑一样,在为人类拓展生存空间的同时,也引来巨大的争议,比如建设运营成本高、建设周期长、消防施救难度大、得房率低等

很少有建筑形式像超高层建筑一样,在为人类拓展生存空间的同时,也引来巨大的争议,比如建设运营成本高、建设周期长、消防施救难度大、得房率低等。

漫步在当今的中国城市,一座座摩天大楼彰显出城市的国际化雄心。如何让城市摆脱“千城一面”,变幻出多姿多彩的容颜?

两年四次,在涉及全国的建筑风貌、基础设施建设、新型城镇化等政策体系中“围追堵截”超高层建筑,这样的力度可谓巨大。

“高层建筑每升高50米,建筑成本大约增加20%。建筑越高,要抵御的风力和地震的水平推力就越大,所以地基就要打得更深,建筑的柱梁也要更粗,玻璃幕墙也要巩固地更紧,外部的楼体维护体系也要加强处理。而为了楼内通行的方便,建筑内还要安装高速电梯。此外,超高层建筑每隔50米,都需要设置避难层,并配备相应的消防设施,以便发生火灾时供人们疏散避难。”周琦说,上述因素都导致超高层建筑的得房率较普通建筑低,而且楼层越高,得房率越低。而超高层建筑的造价却很昂贵,这导致租金和售房价格更高。这一高一低,让超高层建筑性价比较低,逐渐失去光环,造成了高空置率。

近日,我国对超高层建筑“限高”的决心,在社交媒体迎来一片叫好:“实用型最重要”“后期维修养护都是问题”……网友的热烈讨论,使“我国不再新建500米以上高楼”的相关话题冲上微博热搜。

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

周琦

十中有六,我国超高层建筑数量众多

“此外,玻璃幕墙带来的光污染,高层建筑密集区域形成的楼之间的空气气流,还会形成微热岛效应。”周琦补充。

“随着土地的价格越来越昂贵,以及一些城市打造地标性建筑的需求不断提升,我国超高层建筑的规模在2010年左右达到了顶峰。”周琦说。

两年四次,超高层建筑管控力度不断提高

不只高度,如何更好构建城市地标

细数前三次的“围堵”,不难发现,我国对超高层建筑的“限高”方向日益明确。

“建筑的高度、规模,往往可以改变一个城市的尺度,超高层建筑对城市天际线的改观固然在一定程度上有贡献,但我们更应该关注城市风貌的内在品质与内涵。”曹伟认为,“城市地标未必都需要通过建筑高度来体现。那些能激发城市活力,传承城市文明的公共设施和公共空间,都可以成为一座城市的地标。”

文章来源:《城市》 网址: http://www.chengshizz.cn/zonghexinwen/2022/0830/1349.html



上一篇:城市摄影队第十创作基地挂牌,聚焦城市里的野
下一篇:城市俱乐部国际帆船赛:两支队伍显露冠军相

城市投稿 | 城市编辑部| 城市版面费 | 城市论文发表 | 城市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21 《城市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